1.2 场地分区及交通组织
洁净厂房室外交通组织与厂区内不同部门或生产单元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在同一厂区内, 生产、行政、辅助区应尽量形成独立小区。按全年多风向和至大污染风频考虑它们的相对位置。同时应根据生物安全隔离要求在生产区内对有毒与没毒产品厂房进行分类界定, 并分区隔离。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厂区内的交通组织。主要原则有: 洁净厂房应远离频繁运输线, 避免此类运输线对洁净小区的穿行干扰; 同一厂房建议有两条厂区道路可以利用,洁净室, 使不同性质的工作人员或物品有不同方向的出入口, 即应从整体上考虑人员通路及物流通路,莱芜无尘车间, 使不用厂房性质相似的人员或物品流动能够协调统一,无尘车间净化工程施工, 避免室外通路上的干扰, 同时也使各类室外管线的走向明确简洁; 联系较为紧密的厂房之间的距离不应过远, 相互之间的通路应尽量直接减少绕行, 并注意通路上的其他交通对这种联系的干扰; 对其它洁净厂房有可能造成较大干扰或具有隔离要求的有毒产品厂房, 应独立成区并与其它厂房保持一定距离, 设单独专用的通路与厂区主干道相连。
无尘车间管理制度
5.1 洁净室人员管理制度 5.1.1 洁净室的人员管理包括:制定专职管理人员的职责、洁净室人员的准入制度、 人员培训教育规定、进入洁净室人员的“人净程序”管理和退出管理制度等。 5.1.2 人员净化与进入 5.3.2.1 在洁净厂房内众多的污染源中,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尤其是工作人员 在洁净环境中的活动,无尘车间净化工程安装,会明显地增加洁净环境的污染程度。 5.3.2.2 对于高级别洁净区域,应严格控制进入人员数量,并规范进行二次更衣。 5.3.2.3 要获得生产环境所需要的空气洁净度等级或延长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寿 命,对进入洁净室的人员、物料进行净化十分必要。 5.3.2.4 为保持洁净室空气洁净度,应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室人员带入的污染物。 所有进人洁净室的人员必须严格地按规定程序进行人身净化。 5.3.2.5 个人衣服物品全部放到指定的柜子里,去掉化妆,换上指定的服装,按 空气洁净度等级相应的脱衣顺序脱衣,放在规定的衣柜内。 5.3.2.6 进入脱衣室,在更衣凳前将皮鞋、拖鞋、帆布鞋等脱下放在鞋柜内,禁 止不脱鞋直接跨越更衣凳而进入更衣室。 5.3.2.7 若公司后期发展需要更高洁净级别要求的洁净区域(指高于ISO Class7 级别)进入前,需要设置盟洗室用洗手器洗手(先用洁净洗涤剂洗涤,再用洁净水冲洗。洗涤后用自动烘手器烘干)。 5.3.2.8 凡是交叉污染的媒介,要经常洗涤。不要用手触及高净化产品和高净化 包装材料等。要按规定戴手套和指套。